数字学刊

创刊号:NO.1

2017年10月1日出刊

项目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汉字、民俗文化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敦和学术基金
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汉字与民俗文化研究:价值、任务与目标
[中] 李国英

跨文化学是国际上新兴的一个研究领域,但是,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还没有任何一所高校建立了这一学科。自2015年以来,经中外著名高校一流专家合作,在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学的新学科成立了。这种变化的出现,与近年来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界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有关,主要有三:一是海外汉学界从单边文献研究转向跨文化的多学科对话研究,在跨文化平台上提出文化多样性,对汉字学和民俗学表现出很高的关注度。二是西方同行加强了跨文化研究,主要通过加强交叉学科研究和综合学科研究,丰富文化多样性理论,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地位。三是跨文化研究已有一定的中外学术积累,但其瓶颈是缺乏传统国学和民俗学的支撑。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将三大传统文科民俗学、语言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结合开展研究,已有16年的历史,具备充足的实力,能为跨文化研究的不足做出补充,同时也可以与中外跨文化研究的最强高校实现协同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在“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汉字与民俗文化研究”,具体由五个相互关联的分支项目组成,它们是:项目一、跨文化学理论与方法论,项目二、跨文化视野下的汉字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三、跨文化视野下的海外汉字学研究,项目四: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字书在汉字文化圈的传播研究,项目五、跨文化视野下的民俗文化研究。其中,项目一“跨文化学理论与方法论研究”,一方面为整个研究方向提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用中国的研究实践丰富与补充跨文化理论的建设。其余四个课题,是本中心雄厚实力之所在。我们力图以世界性的眼光,把最具中国特色的汉字和民俗文化放入国际学术的大背景中进行研究,坚持植根于中国自身的学术传统,保持自身的学术特色,同时也下大力气从国际前沿学术中汲取营养,把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到多元共生的世界文化之中,加强对话与共赢。

在高校开展跨文化学学科建设要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当前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在跨文化资源配置方面,我们建立以中外一流学者投入跨文化学创新和资源共享为导向的管理机制与配置方式,积极探索适合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方式;在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与欧亚洲学者加强合作,主要与法国、英国、德国、芬兰、爱沙尼亚、俄罗斯、印度和日本等国家的高校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博士生机制,培养跨文化学研究人才。

我们要发挥在以往建设中形成的优势,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进一步凝练方向,突出特点,坚持理论创新,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跨文化学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为我国的学术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新贡献,也为促进世界高端文明对话做出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