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成员李正荣于5月11日至12日在素有“莱蒙托夫城”之称的皮亚季戈尔斯克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获得全俄罗斯莱蒙托夫协会颁发的莱蒙托夫纪念奖章。
图1. 全俄莱蒙托夫协会主席扎哈罗夫给李正荣教授颁发纪念章。地点:高加索莱蒙托夫之城国立莱蒙托夫博物馆,2017年5月。
这是李正荣教授第二次获得以俄罗斯19世纪伟大诗人米哈伊尔·莱蒙托夫命名的奖章。
2014年是诗人莱蒙托夫诞辰200周年,俄罗斯境内外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李正荣参与了莫斯科(莱蒙托夫的出生地)、塔尔汗内(莱蒙托夫度过童年少年的庄园)、皮亚季戈尔斯克(莱蒙托夫死亡地)等纪念活动,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了关于莱蒙托夫诗学的学术论文,因其“研究题目有很大的创新意义”,莫斯科作家协会向李正荣教授颁发了莱蒙托夫奖章。这个奖章是奖励为俄罗斯文学作出贡献的人士。
李正荣教授所获的第二枚莱蒙托夫奖章是全俄罗斯莱蒙托夫协会设定的纪念奖,此次颁奖给李正荣教授是因为“中国学者李正荣先生替俄罗斯捍卫了俄罗斯文学传统”。2016年5月,李正荣教授在皮亚季戈尔斯克的莱蒙托夫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考据莱蒙托夫著名短诗《别了,满目疮痍的俄罗斯》的著作权真伪问题的学术报告,引发了在场的俄罗斯莱蒙托夫研究专家的激烈讨论。莱蒙托夫的《别了,满目疮痍的俄罗斯》,虽然只有八行,但确是所有俄罗斯人以及所有苏联加盟共和国公众都能背诵的诗篇。这首诗是天才诗人莱蒙托夫对沙俄帝国最激昂的批判,是伟大诗人对自由的最渴望的呼喊,历来被俄罗斯文学史视为巅峰之作。但是,自1989年以来,这首诗歌却被怀疑为“伪作”,视其为“劣作”,怀疑者认为一个爱国的诗人不可能喊出“满目疮痍的俄罗斯”这样的“仇俄”诗句。针对俄罗斯出现的这种“新新斯拉夫主义”的意识形态式文学批评,李正荣教授曾在国内报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文章,用历史科学的方法考辨这首诗歌,证明它虽然没有留下手稿,但是各种证据表明,它是莱蒙托夫的原作,而不是“伪作”。2016年5月,李正荣的报告在俄罗斯国际会议上发表,所用考据方法得到俄罗斯学者热情支持。会下,俄罗斯学者给中国学者李正荣教授的赠言中写道:“感谢李教授,您为我们捍卫了俄罗斯文学的伟大传统!”李正荣回应:“应该感谢俄罗斯文学,特别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是俄罗斯文学深刻的自由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的世界。”2016年会后,会议组办方持续收到相关讨论,遂于当年年底决定再开一次国际圆桌会议,会议议题单纯定为“莱蒙托夫著名短诗《别了,满目疮痍的俄罗斯》的著作权真伪问题”,特别邀请李正荣教授参加圆桌会议会议。李正荣与南开大学俄语系教授王丽丹接受邀请赴会。
2017年5月11日-12日,《别了,满目疮痍的俄罗斯》的著作权真伪问题的圆桌会议如期在南俄高加索举行,来自莫斯科、圣彼得堡、基辅、高加索等地莱蒙托夫研究专家参加了会议,其中有全俄莱蒙托夫协会会长扎哈罗夫、2014年科学院普希金之家纪念版莱蒙托夫全集主编梅列尔等专家。作为圆桌会议,自然也有认为此诗是“伪作”的人士参会。
李正荣与王丽丹教授合作在会议上作了长达40分钟的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和西方“疑古派”所做学术“证伪”的经验和教训,随后,用档案学、档案专家传记学、版本历史、互文理论、对话理论、民俗学、语文学等科学考证的方法论证该诗著作权应该属于莱蒙托夫,随后建议俄罗斯学者对待这首没有留下手稿的逸诗的态度,最好采用普希金当年对待《伊戈尔远征记》的态度。最后,李正荣教授又通过文学院前辈文献学大师、文物鉴定大师启功先生记述的“兰亭集序”真伪大讨论的故事,向俄罗斯学者建议:手稿不存在的情况下,抄本如何可以证明真迹的方法。
李正荣教授的长篇报告得到与会者的热烈认同,随后的讨论者,总是用“中国学者已经用某某方法进行了讨论,这里再继续讨论”的句式来开始自己的报告。
图2. 奖章正面是莱蒙托夫的胸像,背面刻着莱蒙托夫的诗句:(Нобеспристрастное преданье/Твой славный подвиг сохранит)“…但是,公正的传说,将记得你的不朽的功勋”。
李正荣教授潜心研究俄罗斯文学、西方文学、西方诗学理论,深入其中,故能发现核心问题,2010年以来,频频在俄罗斯国际论坛上发表研究成果,每每引发俄罗斯学者以及其他国家学者的强烈兴趣。李正荣的研究为中国学术赢得了国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