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2日至10月16日,德国巴伐利亚美艺术科学院院士、主席、恩斯特·冯·西门子音乐基金会顾问委员会主席狄特·波西迈耶尔教授(Prof. Dieter Borchmeyer),应北京师范大学高校重点外专项目——学术大师(海外院士)项目之邀,到北京师范大学讲学。项目主持人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正荣教授。狄特·波西迈耶尔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世纪至20世纪德国文学与音乐剧,涉及歌德、席勒、莫扎特、瓦格纳和托马斯·曼等文艺巨匠的研究,曾获巴伐利亚文学奖、卡尔·福斯勒奖和金色歌德勋章。代表作有:《时代公民歌德》、《理查德·瓦格纳,阿赫斯维的转变》、《权力与忧郁,席勒的〈华伦斯坦〉》、《莫扎特对爱的发现》、《尼采-科西玛-瓦格纳,一种友谊的画像》和《什么是德国》等。现任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主要讲授现代德语文学和戏剧学。主办单位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师生逾百人到场听讲。李正荣副院长主持了全部讲座。
狄特·波西迈耶尔教授讲座 李正荣教授主持讲座
狄特·波西迈耶尔教授本次共做了6讲,为系列讲座。这位德国著名学者在长期从事的研究领域选题演讲,内容涉及德国哲学、宗教、历史、政治、教育、文学、艺术多个文化领域,主要采用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和跨文本分析,开展对话式教学,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产生了热烈的学术反响。
第一讲题目《德国大学与德国哲学的相互影响》。他从一个典型的跨文化学问题开始进入讲座,认为,19世纪至20世纪德国大学与德国哲学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这一时期的德国大学教育在德国有特殊社会地位,康德的《系科之争》阐述了他对哲学是德国大学教育的支配性学科的观点,其主旨是开展纯正的学术教育。该时期德国大学的历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史与大学教育模式中是少有的成功之笔。20世纪末德里达提出的“绝对大学”观,其思想来源正是康德的这篇《系科之争》。反思德国大学的道路,其现实意义在于,批判性地反思科技至上的“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坚持“大学精神”。这次系列讲座从一开始就体现了现代高等教育的高度,阐述了跨文化视野下的高校教育性质与职能的基本问题。
第二讲题目《德国文学中的国家认同》。狄特·波西迈耶尔教授对此展开了重点讨论,他的研究对象是文学文本。他指出,席勒,瓦格纳,尼采与托马斯·曼等知名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实现了德国认同建构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个概念需要界定,即文化民族与国家民族。他以强烈的自我批判精神,抵制纯粹政治目的纳粹民族主义。
第三讲题目《德国统一后的社会认同》。他分析了东、西德统一后国家统一与身份统一的思想历程,指出社会整合与文化多元的重要性。
第四讲题目《〈欢乐颂之歌〉、〈德国之歌〉与国家神话》。在本讲中,他从音乐文本开始,以席勒的《欢乐颂之歌》与霍夫曼的《德国之歌》为例,解释什么是在世界环境中的“国家神话”。他的观点是,“欢乐女神圣洁美丽”是潜在的自由与民族之歌;德国国歌是19世纪的作品,是现代民族国家的象征,但也曾引起争议。他将文学文本与音乐文本相结合,做跨文本的综合分析,在方法上提供了一种样本。
第五讲题目《德国文学与德国音乐的交融共生》。从本讲起,他做跨学科、跨文本的研究,分析德国文学与德国音乐相互影响的作品,指出,以格鲁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派音乐家,在国外拥有一定的文化话语权,而就德国音乐的优势地位来说,起决定作用的,是它的日益加强的独立性。德国音乐家从外部文化中获取灵感,通过音乐创作增进各种文化的交融,追求共享的“人类的理想”。
第六讲题目《德国音乐中的德国形象》。这是本次系列讲座的收关之讲,他回到哲学的原点,从贝恩特·施蓬豪尔的观点谈起,分析文学文本与音乐文本共有的形象问题。他指出,贝恩特·施蓬豪尔认为,没有任何其它国家像德国那样,曾以对音乐如此具有支配性的方式清晰地表达自我。德国音乐有两种模式,一是结构性模式,深刻、活跃、缜密,表现德国音乐的特色,但比较排他。另一种是趋向性模式,表现了“混合的品味”,具有兼容性,超越本国音乐而向前发展。
讲座现场
本次系列讲座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与中外对话结合。首先,项目主持人李正荣教授与德国狄特·波西迈耶尔教授对话。李正荣教授在每次讲座之前,都深入浅出地介绍个人在在相关问题的长期研究成果,主要以歌德、席勒、伯尔、贝多芬等德文文本为对象,带领听讲师生“通过汉语穿过德语触摸一个很德国的问题”,激发讲者与听者对跨文化学关注点的积极思考,再由德国学者进行讲座,双方思想穿越,完成一次独特的跨文化之旅。其次,采用研讨课的形式,由狄特·波西迈耶尔教授回答现场师生的问题,同时师生积极参与讨论,现场气氛十分活跃。狄特·波西迈耶尔教授的答问,展现了欧陆教学风格,严肃认真、博学多识。李正荣教授的主持和启发,举重若轻,幽默愉快,他在做最后总结时,引用歌德的名言:“我们非常欢迎杰出的思想家穿过阴暗的云层,向我们投下光辉”做结语,将这次讲座带入高潮,全场以热烈的掌声。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青年教师王彦会与主讲人交流 李正荣教授与狄特·波西迈耶尔教授对话
复旦大学德语系姜林静副教授任翻译,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王彦会等中国的“德国学”青年学者任现场翻译助理,使用中德对照PPT。主持人与翻译团队尽量节省时间,保持教学的流畅性,鼓励研究生对话与研讨,增进了教学效果。
复旦大学德语系姜林静副教授(右)翻译 狄特·波西迈耶尔教授(左)与师生交流
(北师大跨文化研究院供稿/ 2018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