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主讲“时代之女与造就时代——乐黛云老师的精神遗产”

图1.jpeg


为纪念中国文化书院创院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乐黛云先生,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第七讲暨“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文集”新书发布会于2025年10月30日上午,在北京大学举办。


图2.jpeg


本次活动以“时代之女与造就时代——乐黛云老师的精神遗产”为主题,由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张辉教授主持,中国文化书院院长陈越光、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干春松教授致辞,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戴锦华教授主讲,中国文化书院导师、法国阿尔图瓦大学外国语学院东方学系金丝燕教授,以及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陈戎女教授评议。


图3.jpeg


活动首先进行的是新书揭幕环节。中国文化书院院长陈越光、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张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知识出版社常务副社长张京涛共同为新书《中国文化书院·那些穿越历史风云的大先生们》揭幕。该书是一本汇集“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前六期内容的精彩集锦,由陈越光、衣海曼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图4.jpeg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陈越光在新书发布环节作主编致辞。陈越光院长首先感谢了一至六讲的主讲者、评议者,主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和数百万一至六讲线上线下与会者,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他说“该书出版使前六讲的语言和场景成为有恒性承载力的书籍,这不仅可以在更广泛的人群、更持续的时间里传播,而且使我们从观赏单粒的珍珠进而收藏整串珍珠。”并概括介绍了该书内容。


图5.jpeg


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干春松代表讲座主办方致辞。干春松教授讲到,乐黛云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倡导者,是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的创立者,也是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的名誉院长、中国文化书院的创院导师。今天举行的“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第七讲,既是对乐先生去世一周年的纪念,也是我们对于这个时代的文化使命再思考的一个机会。


图6.jpeg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戴锦华做了题为《时代之女与造就时代——乐黛云老师的精神遗产》的主旨演讲。戴锦华教授用多幅珍贵的照片,深情回忆了与乐黛云先生共同经历的学术和人生故事。她讲到,乐老师是大时代的女儿,不仅因为她生于大时代,开启大时代,还因为她少有地保持了大时代的馈赠——始终有着深切的使命感。乐老师身上还有着她那一代人和那个时代清晰的烙印,一种生命的急迫感。这种使命感和急迫感赋予了乐老师超凡的魅力,而这种超凡魅力来自于她的坦荡。乐老师的精神遗产绝不仅仅是比较文学学科。他们之所以被称为穿越历史风云的大先生们,是因为他们始终占有思想领袖的位置,更因为他们的人格魅力、学术成就和思想实践全方位成为一种展示和引领。当我们送别乐老师,我希望也努力把乐老师的精神传下去,希望我们能够薪火相传。


图7.png


法国阿尔图瓦大学外国语学院东方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金丝燕从法国巴黎发来了视频述评。金丝燕教授概述了跨文化学在中国的建设历程以及乐黛云老师作为奠基者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鉴于其杰出的贡献,汪德迈中国学奖评选委员会于2018年6月8日巴黎会议决定,首届“法兰西学院汪德迈中国学奖”颁给乐黛云先生。


图8.jpeg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陈戎女做了现场评议。陈戎女教授从历史意识、思想格局、榜样与师生之情三个方面,阐述了戴锦华老师眼中的乐黛云先生。她讲到,戴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乐老师作为大时代之女在重重历史之后的剪影,戴老师在描述中独特的个人气息,她剪裁历史片段的独到切口,与其说是重现了历史现场,不如说是戴老师通过她的独特运镜,让后人去认识、去体悟的“印象乐黛云先生”。戴老师写出了一位比较文学的“大先生”的思想格局。乐老师是戴老师认可的榜样,这并非全然是私人情感,这里面有超越私人情感的,对崇高者、高尚者的追慕。那是我们在乐老师身上看到的最美好的东西。


图9.jpeg


在讲座的最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张辉总结发言。张辉教授讲到,最近乐老师的自传《我就是我,这历史属于我自己》刚刚作为《乐黛云集》第一卷再版发行,这个书名正是乐老师一生精神风范最准确的写照。“生命应该燃烧起火焰,而不只是冒烟”;“我知道存在荒谬,却不靠近虚无”;“与时俱进,但绝对不随风起舞”。乐老师曾经对自己也对我们说出了这些精辟的教诲,更可贵的是,她是这么说的,她也用自己的一生真正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和而不同、多元之美的光辉榜样。


图10.jpeg


当天近百位北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到场聆听讲座。讲座通过中国文化书院视频号、凤凰网、网易文化视频号、学人Scholar视频号、活字文化视频号、戴锦华讲电影B站号等平台进行了全程直播,吸引超过35万人次在线观看。


《跨文化学》第4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