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暨北师大跨文化研究院跨文化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王硕瑀、石艺帆、李佳欣、张昕晔4人,全部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并获得硕士学位。
硕士生王硕瑀,硕士学位论文题目《论契诃夫戏剧说明文本的文化规定》,指导教师:李正荣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3人,包括董晓萍教授、史玲玲讲师和赖彦斌高工。答辩委员会主席由董晓萍教授担任。论文从剧本的舞台说明词等剧本说明文本角度入手,对契诃夫剧本的剧名、契诃夫戏剧说明文本中的民俗与契诃夫剧本中的特殊意象三个方面,进行文化内涵阐释,这一研究对象的选择对契诃夫的戏剧乃至小说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硕士生石艺帆,硕士学位论文《<老彼得的俄罗斯故事>的跨文化转述》, 指导教师:李正荣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3人,包括董晓萍教授、史玲玲讲师和赖彦斌高工。答辩委员会主席由董晓萍教授担任。论文选择一个具有“跨文化”特征的文本做“跨文化学”研究,重点研究英国作家兰瑟姆对俄罗斯小说创作和文化描写,讨论这类文本的跨文化转述模式,较好地阐释了这类“跨文化转述”所涉及的一些问题。
硕士生李佳欣,硕士学位论文《现代都市流动青年的社会身份的文化建构研究》,指导教师:史玲玲讲师。答辩委员会成员3人,包括董晓萍教授、李正荣教授和赖彦斌高工。答辩委员会主席由董晓萍教授担任。论文以现代城市流动青年为对象,从职业、消费和社会交往等多个维度,分析现代城市流动青年的社会身份建构的过程,反映现代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青年流动性的状况和身份建构的多样性,综合分析多重维度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硕士生张昕晔,硕士学位论文《个体化与社会关系变迁的研究——以城市青年为对象》,指导教师:史玲玲讲师。答辩委员会成员3人,包括董晓萍教授、李正荣教授和赖彦斌高工。答辩委员会主席由董晓萍教授担任。论文讨论当代社会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化现象,从私人领域、职业场所和公共生活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这种现象进入了深入思考。
(摄影:殷诗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