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大“跨文化中国学研究方法论”课程第七讲
程正民教授《文学作品中的场面》
2022年4月23日,正值第27个国际读书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青海师大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大合作项目支持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通识课程“跨文化中国学研究方法论”迎来了第七讲,主讲人为北京师范大学程正民教授。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部分研究生导师、2020级和2021级全体学术型研究生与北京师范大学相关专业师生近70人在线收听了讲座,本次课程由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晓林教授主持。
程正民教授,历任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苏联文学》杂志常务主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俄苏文学和文艺理论,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俄苏文学批评史》、《20世纪俄苏文论》、《列宁文艺思想与当代》、《巴赫金的文化诗学》、《从普希金到巴赫金》、《俄国作家创作心理研究》、《创作心理和文化诗学》、《艺术家个性心理和发展》和《跨文化研究与巴赫金诗学》等,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年逾八旬的程正民先生学术之树常青,依然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在“教育援青”人文学科建设基础用书中,撰写并出版《俄罗斯文学新视角》一书,并为青海师大文学院研究生亲自授课。
程正民教授此次授课题目为《文学作品中的场面》,围绕什么是场面、场面的作用、大小场面及其关连,以及场面的风格四部分进行讲授。程正民教授对场面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举证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安排的赛马场面,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构思的王熙凤出场等,阐释场面对于情节发展和表现人物性格及其关系所起的作用;通过例举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开篇描绘舍列尔、瓦西里公爵、爱伦、丽莎、彼埃尔、安德烈在晚会上相聚的大场面,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设计的宝玉挨打,及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关于林冲逼上梁山的场面叙事,分析大小场面的不同作用,及其相互关联促成了情节的波澜起伏。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中,女主人公拍卖自己,在《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深夜望月、安德烈负伤仰望苍穹等场面,讨论场面的风格,或呈现紧张激烈的戏剧性张力,或显示抒情哲理的意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程正民教授的授课内容丰富,举证恰切,分析细腻,显示了深厚的理论功底,渊博的文学知识,以及鞭辟入里解读作品文本的能力,引领听课师生重温中外文学中那些色彩斑斓、意味无穷的经典场面,再次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
授课结束后,刘晓林教授做了总结,强调了程正民教授课程的启示作用,那就是一般文学教育中过于重视对整体和系统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忽略了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探讨,对于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作品判断的敏锐性缺少有效的培植,而今天程教授的课程恰是一堂如何培养学生作品分析能力的示范课。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暨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原主任李国英院长深情回望了与程正民教授的师生情与工作交谊,高度评价了程正民教授的精神操守、学术成就以及对北师大中文学科建设的突出贡献。青海师大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曹昱源主任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李国英院长和刘晓林副院长代表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师生对程正民教授的授课表示诚挚感谢。
(杨国华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