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萍《中国经典故事》(法文版),[法]杨建刚译,[中]王臻真剪纸绘制,巴黎:诺巍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版。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汉字、民俗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6JJD750006)学术成果出版系列 |
[文摘]
故事的传承、朗读、出版与跨文化
——《中国经典故事》(法文版)出版前后
董晓萍
中国故事与中国书籍关系紧密。自古以来,在中国的陆地与江河湖泊之中,在中外交通的丝路与水域之间,中国故事总是与书面文献结伙搭伴。它们曾经跟着商队去旅行,跟着木船去航海,跟着僧侣去游方,跟着使节去远足。它们融入了中国文化的血液,渗透中外交流的历程,积累了文明的心智和语言的财富。直到今天,凡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长大的人们,还都熟悉这些故事。它们收藏在父母与小儿女的娓娓对话里,摆放在入夜床灯前的童话书中,飘荡在青年男女爱恋而冒险的泪花里,传递在互联网的电子线路上。中国故事如汪洋大海,如满天星斗,绝不止千样百种,本书所选择的是最能打动心灵的中国故事代表作。故事能让人了解人,让民族了解民族,让国家了解国家,是打开心锁密码的一把钥匙。
一、历史文明与中外交流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之邦,中国故事早已进入中国的历史典籍。中国古老的经典《论语》、《左传》和《礼记》,史书《史记》和《资治通鉴》,诗词歌赋《楚辞》和《乐府诗集》,笔记传奇《太平广记》和《聊斋志异》,古典通俗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等等,都是收藏中国故事的纸介博物馆。
中国故事属于口头文化传统。中国人的国庆家宴、农田耕作、手工技艺、商业贸易、房舍建筑、男女相亲、乡土聚会、外交礼仪和佛道宗教等,到处都有口头交流活动。会讲故事的人,是懂得中国文化传统的人,也是有现实思想生命力的人,他们因此受到欢迎和尊重。
中国故事有多元文化特征。中国有56个民族、34个省区,各民族、各地区都有自己的故事。千百年来,故事造成民族认同、创造地方文化、促进社会整合。
中外交流故事是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世界各地的华人听到中国故事,会找到一个很大的心灵家园;世界各国的朋友听到中国故事,会发现一个很小的地区隔膜。地球上的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会因为发现共享故事类型而会心相视,也会因为发现故事的差异而增进宽容和友爱。故事把千姿万态、不可胜数的理念模式和日常经验集合起来存放,随时备用。
人类面对自然界的强大和宇宙的浩渺,身体是渺小的;但人类也会因为有故事和有社会,因而拥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故事让人类聪明、乐观、好奇和幽默,故事也让人类平等、反省、自律和忍受。中国文化中素有智慧、亲亲、守本和自律的要素,中国故事传承着这些要素,塑造了中国人的基本性格。在世界所有国家,故事都帮助人们与周围社会和宇宙万物友好地相处。
二、编选原则与目标
本书的故事选择和编写原则如下:
第一,中国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
第二,已有中国历史文献记载,并至今流传,可以从书面和田野两方面搜集;
第三,在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流传;
第四,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者对它们已有研究著述;
第五,国际同行在中国故事研究著作中已涉及到它们;
第六,它们进入西方AT类型系统,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第七、它们已在中国高校教材中使用。
三、学术机构与资料范围
20世纪以来,中国搜集研究故事的学术机构有两类:一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二是国家和省市民俗民间文艺学会。“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教授生前在以上两种学术机构中均承担领导者的角色,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成中国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教学科研基地、中国故事文本和数字博物馆特藏地与国际交流重镇。本书的中文参考书目范围也在这个基础上选定,包括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和《民俗学概论》、《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全两册)和钟敬文主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本书也参考了国际同行研究中国故事的著作,主要有:[德]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中国民间故事类型》(Type-Index of Chinese Folktales),[美]丁乃通(Nai-tung Ting)《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A type index of Chinese folktales: in the oral tradition and major works of non-religious classical literature ),[日]池田弘子(Hiroko Ikeda)《日本民间文学类型与母题索引》(A Type and Motif Index of Japanese Folk-literature,Helsinki: Finish Academy of Science)和[日]伊藤清司(Yito Seji)《中国古代文化与日本》等。
四、体例与结构
本书的故事编排体例,按故事的母题或主题编排。各个母题或主题的名称,按照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称,参考20世纪以来学界公认的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统一命名。每个命名独立编号,共编1~100个号码,本书的故事根据编号的顺序依次排列。在每个编号故事之下,分四层结构介绍,即故事文本、故事流传地、故事主人公剪纸形象和故事的中法语对译朗读。
故事文本。这些故事都是母题或主题的缩写本,所依据专业参考书和北京师范大学故事数据库的搜集时段,为1929~2009年。作者将每篇故事的汉字控制在百字左右,力求言简意赅,以求帮助中外读者更便捷地掌握中国故事的内容,也更容易了解中国故事的保存现状。
故事流传地。在每篇故事文本的后面都附有故事的流传地。地名的确认,参考20世纪以来中外学者研究中国故事所采用的流传地资料,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1979-2009)中提供的搜集地点。中国故事历经社会时代的变迁会发生变异,在全球化、现代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还会产生媒介与受众的变化,然而,我们发现,在那些历史悠久、民族聚居稳定和地方传统积淀深厚的地方,故事的讲述和表演活动依然活跃。此外,本书所列的故事流传地,还包括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故事反复涉及的地点。今天,上述很多地点,都已成为中国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保护流传地点与保护故事同样重要。
故事剪纸。每篇故事都提供了主人公剪纸绘画,可以帮助中外读者扩大对中国故事的认识。这些剪纸的创意和设计是在民俗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的,由时为硕士研究生的王臻真独立承担并完成。她是一位极富艺术天赋的青年学者,在充分理解中国故事的原意和研究成果之后,吸收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精华,又纳入了现代时尚元素,从事异质媒体的转换与艺术再加工,制成了为民俗学、艺术学和美术家所能共同表达多元诉求的现代产品。本书是法文版,对于崇尚艺术的法国读者来说,这批故事剪纸能帮助他们走进中国故事的花蹊柳径,剪纸成为背着故事跨文化的第二语言。
跨语言翻译与朗读。本书的中国故事由著名旅法翻译家杨建钢先生译成法文,这是作者的莫大荣幸。内行人常说,翻译难,翻译小说更难,翻译民间故事最难,建钢先生的译笔付出之巨,可想而知。故事的中文朗读由我指导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籍博士生赵娜和唐超完成,法文朗读由法籍青年学者陈乐然(Raphael Chen)和陈陶然(Laure Chen)承担。两国青年学者合作,这本身就是一种跨语言操演的经历。法国的两位朗读者出生在美丽的塞纳河畔,在法国文化的摇篮中长大,又因自幼受到学者家庭的熏陶而热爱中国文化,他们的朗读状态,超越了语言的分界,带有对传统与现代的特殊理解,堪称一种自觉的跨文化。2009年金秋时分,这批故事的数字软件作为向新中国60年国庆献礼的节目,在北京天安门对面的国家大剧院展厅播放,展厅的另一侧是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世界名作“今夜无人入睡”的唱片展播。当中法双语朗读中国人心爱的故事的声音在国家大剧院响起时,川流不息的观众被吸引过来倾听,相识和不相识的人们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中国声音与欧洲音乐一起奏鸣,成为中国经典故事与世界经典音乐的一次神遇,也让人不能不做全球化下多元文化对话的畅响。现在这批朗读音频数据已附在书后,读者扫描二维码即有收获。书末又附《故事朗读拼音索引》,可供中外读者查询。我们梦想让中外跨文化的声音绵绵延续,化作不落的彩虹,高挂在世界爱好和平者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