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通识课程“跨文化中国学研究方法论”

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一级方法论课程

跨文化中国学研究方法论

中欧高校主讲教授简介

(按照授课顺序排列)

 

 

 

王宁先生,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我国汉语文字学章黄学派的当代传人,在传统“小学”的基础上,创建理论训诂学、汉字构形学、基于训诂学的汉语词汇语义学、汉字字体学、书写汉字学。我国最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古汉字与古汉语信息处理的学者之一。历任国家《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工作组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语言文字技术标准委员会汉字分技术委员会主任、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改革中文专业召集人、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等多种学术职务,创建并长期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宁先生也是杰出的教育家,培养了一大批潜心从事汉语文字学的中青年后学。王宁先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主要著作《训诂方法论》、《训诂与训诂学》《说文解字与汉字学》、《训诂学原理》、《汉字汉语基础》、《古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汉字学概要》、《汉字六论》、《汉字构形学导论》等多种,曾获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曾宪梓高等师范教育三等奖,北京市教学名师等多种奖励。王宁先生曾在青海师范大学工作二十余年,对青海师范大学感情深厚,在本次中外学者共同撰写的“教育援青”人文学科基础建设用书中,王先生撰写并出版《汉字构形十二讲》一书,并亲自为青海师大文学院研究生授课。

 

[]金丝燕(JIN Siyan

 

金丝燕,法国一级教授,当代法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现代诗人、散文家。获法国政府颁发的学术与教育贡献金棕榈奖。北京大学学士、硕士,法国巴黎索尔邦大学博士。创建法国阿尔多瓦大学汉学系,现任法国阿尔多瓦大学校务专员、东方学系主任、文本与文化中心主任、孔子学院法方院长。另兼任中法合作学术期刊《跨文化对话》法方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跨文化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主持人。出版法文和中文著作多种,其中近期出版的中文著作有《文化转场:中国与他者》、《文化转场:法国早期汉学视野》等系列著作、印度佛经《金刚经》、《阿含经》等系列著作的梵文和巴利文的法中译本,以及与法国著名汉学家汪德迈先生的合著《古文言教本》(全两册)和《文心雕龙》法译本等。这些著作都需要极强的多种语言翻译能力和极大的学术创造力,因而引起中外学界的广泛注意。金丝燕教授本次在“教育援青”人文学科基础建设用书中,撰写并出版《跨文化学导论》一书,并为青海师大文学院研究生授课。

 

[]路易萨(Luisa Prudentino)

 

意大利汉学家,意大利萨门托大学教授,其研究著作《欧洲汉学发展史》引起欧洲汉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次参加“教育援青”人文学科基础建设教学工作,为青海师大文学院研究生授课。

 

王一川

 

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级名师,我国艺术科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北京大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后,美国哈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入选教育部200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国务院学位办第七届学科评议组艺术学组原召集人。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审美文化研究会会长兼审美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兼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高校影视联盟副主任、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等。已出版著作《意义的瞬间生成》、《语言乌托邦》、《修辞论美学》、《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中国现代学引论》、《文学理论》、《文艺转型论》、《第二重文本》、《革命式改革》、《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综论》、《艺术公赏力》、《跨文化艺术美学》、《中国艺术心灵》、《跨文化学的要素》等多种。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等多种省部级奖项。

王一川教授本次在“教育援青”人文学科基础建设用书中,撰写并出版《文学理论九讲》一书,并为青海师大文学院研究生授课。

 

王邦维

 

王邦维,北京大学一级教授。我国著名中印交流史研究专家,印度学家。季羡林先生培养的我国第一位印度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等外国名校留学和做高访。兼任印度比哈尔邦那烂陀大学董事会成员。现任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和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原外国语言文学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梵语文学、梵语与汉语佛教文献和中印文化关系史研究。已出版著作《佛经故事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佛教史话》、《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唐高僧义净生平及其著作论考》、《跨文化的想象:文献、神话与历史》、《玄奘与大唐西域记》等多种。

王邦维教授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荣获国家或国际级重大学术奖项,其中比较主要的有:与季羡林先生等合注《大唐西域记校注》,1987年获陆文星韩素音中印友谊奖和于1993年获国家图书奖一等奖。个人著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1985年获陆文星韩素音中印友谊奖,《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于1996年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1998年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王邦维教授还在英国、法国、德国、瑞典、日本、印度、爱沙尼亚等国家出版著作或发表学术论文多种。

在本次“教育援青”人文学科建设基础用书中,王邦维教授撰写并出版《佛教史六讲》一书,同时还撰写了中印文化史研究著作《玄奘与大唐西域记》,并为青海师大文学院研究生授课。

 

程正民

 

程正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我国著名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苏联文学》杂志原常务主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等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俄苏文论和文艺心理学。主要出版学术著作有《俄苏文学批评史》、《20世纪俄苏文论》、《列宁文艺思想与当代》、《巴赫金的文化诗学》、《从普希金到巴赫金》、《俄国作家创作心理研究》、《创作心理和文化诗学》、《艺术家个性心理和发展》和《跨文化研究与巴赫金诗学》等多种,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

程正民先生在“教育援青”人文学科建设基础用书中,撰写并出版《俄罗斯文学新视角》一书,并为青海师大文学院研究生亲自授课。

 

[]白乐桑(Joël Bellassen)

 

白乐桑,法国教育部汉学原总督。国际一流汉语汉字教育家。曾在北京大学留学。法国巴黎东方语言大学教授。欧洲汉语教学学会会长、法国汉语教师协会的创始人与首任会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主要出版著作有:《汉语语法使用说明》、《汉字的表意王国》、《说字解词词典》、《汉语语言文字启蒙》等。曾获中国政府颁发的中华优秀图书特殊贡献奖。

白乐桑教授在“跨文化研究”系列丛书中,撰写并出版《跨文化汉语教育学》一书,并为青海师大文学院研究生授课。

 

李正荣

 

李正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基督教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原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原所长。高校外国文学教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俄罗斯文学和欧美文学。主要出版著作有《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的体悟与托尔斯泰的小说》,整理出版其导师刘宁先生遗著《跨文化俄苏文学访谈录》等。在《外国文学评论》、《俄罗斯文艺》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获俄罗斯文学会颁发的莱蒙托夫奖章,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李正荣教授在“教育援青”人文学科建设基础用书中,撰写并出版《俄罗斯十九世纪文学十讲》一书,并为青海师大文学院研究生授课。

 

李国英

 

李国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学术期刊《励耘学刊》(语言卷)主编。 国家重大项目 “中华字库工程版刻楷体字书汉字整理”主持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跨文化视野下的汉字、汉语与民俗文化研究”的总主持人。

已出版著作《小篆形声字研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约翰· 赖兰兹图书馆中文古籍目录》、《中国文字学》、《<说文解字>研究四题》等多种,在《中国社会科学》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普通高等院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

李国英教授长期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主要领导职务,带领北师大文学院创新建设传统人文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使北师大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高校专业排名中连续多年获评A+,在全国高校专业排名中长期居于最前列的位置,为我国文科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

李国英教授自2021年以来受命担任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与文学院副院长刘晓林教授携手,带领班子和全体师生,按照十四五规划的新目标,共建青海师大文学院。

李国英教授在“教育援青”人文学科建设基础用书中,撰写并出版《文字学原理》一书,并为青海师大文学院研究生授课。

 

董晓萍

 

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美国爱荷华大学博士后,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法国远东学院、芬兰约恩苏大学、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等欧美高校从事合作研究或工作。芬兰国际民俗学会会员、法兰西学院亚洲学会会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六届和第七届社会学组原召集人,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学组评审专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合作)、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中国文联山花奖优秀学术著作奖等多种。近期主编并出版《鈡敬文全集》(全1630册)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特等奖。已出版个人著作《田野民俗志》、《不灌而治》、《中国民俗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专论》、《国家·历史·民俗》、《全球化与民俗化》、《鈡敬文与中国民俗学派》、《文献与口头》、《跨文化民间文艺学》、《跨文化民俗学》、《跨文化民俗体裁学》、《跨文化民间叙事学》等多种。发表学术论文逾300篇。

董晓萍教授在本次“教育援青”人文学科建设基础用书中,撰写并出版《跨文化民间文学十六讲》、《经典民俗学十二讲》和《跨文化社会研究十讲》,并为青海师大文学院研究生授课。

 

 

20223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