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跨文化学国际课程班工作简报丨9月6日

于鲁·瓦尔克教授讲授第一节  汪德迈教授讲授第二节

撰稿人:谢开来

201796日,是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的第六天。本日课程分别由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汪德迈(Léon Vandermeersch)教授和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于鲁·瓦尔克(Ülo Valk)教授主讲。授课地点在图书馆三楼报告厅。北师大跨文化学研究院院长董晓萍教授和法国阿尔多瓦大学东方学系主任金丝燕教授共同主持讲座。董晓萍教授还承担了上午讲座的翻译工作。

来自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于鲁·瓦尔克教授的授课正式开始。塔尔图大学在欧洲赫赫有名,曾拥有两位大师。一位是钢和泰教授(Alexander von Stael-Holstein),另一位是洛特曼教授(Yuri Lotman),在符号学领域声名卓著。

本次讲座题为《从民俗学角度研究宗教:概念与方法》。主体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民俗学角度进行宗教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民俗、宗教、体裁和传说等;第二部分,以爱沙尼亚民间传说为例,讲述怎样从传说入手分析其中的宗教信息。

瓦尔克教授的讲座理论扎实,观点透彻;董晓萍教授的翻译言辞洗练,内涵丰富,他们共同呈现了当代爱沙尼亚民俗学对跨文化学的学术价值。各位同学们纷纷从多种宗教和谐共存、主流意识形态和宗教之间的复杂关系、传说的显功能和隐功能等方面提出问题。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汪德迈教授的讲座题目是《欧洲历史上两次宗教性革命与中国历史上的两次文化革命》。汪德迈教授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次最重要的文化革命:第一次是孔子修订的五经;第二次是五四运动。与此相对的,在欧洲历史上有两次最重要的宗教性革命,其中一次是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化。汪德迈先生认为,五四运动就是中国化的启蒙运动。

汪德迈教授的讲座内容与他前几次的讲授内容是相互呼应的。各位同学就禅宗与道家的归属关系、诗经中的民歌表达等方面提出问题。汪先生使用中文,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