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跨文化学国际课程班工作简报丨9月10日

2017年跨文化学国际课程班第一阶段学员论文讨论与结业仪式

2017910日,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全国高校班),持续10天,终于告一段落,今天的的主题是学员论文讨论与结业典礼。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汪德迈教授、法国阿尔多瓦大学东方学系主任金丝燕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董晓萍院长和李正荣副院长出席结业式,李正荣副院长主持会议。

上午为全国高校学员论文交流部分。近日来,承担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的教授团队对学员论文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对学员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资料、研究方法和拓展空间等进行评议。在此基础上,在北师大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全部学员共分为六个小组讨论。大家逐一介绍自己此前提交的学术论文,并相互评议,也恰是因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学员讨论环节精彩迭出。论文交流之后,每位学员又总结了自己参加本次课程班的感受和收获,纷纷表示从课程班中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理论方法。

下午为全国高校学员结业典礼,北师大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正荣教授主持。跨文化研究院董晓萍院长做总结致辞,她首先祝贺学员按照预期教学计划完成了全部课程学习,感谢中外专家学者的精彩授课,感谢乐黛云先生、汪德迈先生和王宁先生对本次课程班的学术指导。其次,董晓萍院长提出三个问题进行总结:第一个问题,我们“跨”了吗?本次课程班的师资团队由11位中外知名学者构成,跨语种工作成为靓丽风景线;课程班横跨6个一级学科、23个二级学科,跨学科结构构成和工作方法成为特色;增进多民族多对话交流。第二个问题,我们究竟跨出了什么新概念和学术命题?本届课程班在中国社会生产方式的特殊性、物质资本与非物质资本、文化转场、自我意识的意识、抵抗诠释、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研究空间、城市化等方面提出新概念和新框架;第三个问题,跨文化学的专业起点与方向。跨文化学的前提,是要把本专业学好,然后找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超越性,认识到多元文化对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个环节,由汪德迈先生向学员授予结业证书。本届课程班收到学员学术论文58篇,经过评选择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吉辰、于博雅等5人荣获集体一等奖,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段南、广东省社科院谢开来博士等4人荣获一等奖,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周佳、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杨圆圆等9人荣获二等奖,还有华东师范大学梁珊珊、中央民族大学乔亚楠等博、硕研究生荣获三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博士研究生王吉辰代表发言,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回顾了十天来各位学者的精妙见解,诚恳地表示自己在学术视野、研究思维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和感触,并祝愿全体教师节日快乐;北京大学博士生段南代表发言,表示很荣幸参加这次学习,感谢主办方邀请中西方著名学者的授课,在方式和视野上都受益匪浅。

汪德迈先生向全体学员寄语。他充分肯定“跨文化”这个概念,鼓励学员既要学习别的文化的好处,更要热爱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金丝燕教授指出,经过近二十年的持续努力,跨文化学终于在北京师范大学落地生根,跨文化不再只是一个方法,更是一个学科,北师大也因此成为跨文化学的发生地,以及跨文化学继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她鼓励年轻学子要相互包容,对新的学问及其学问之道保持关注、开放和热情。李正荣教授希望有更多学者、年轻学子加入跨文化学的队伍。

今日适逢中国教师节,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学研究院、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的学生们为中外教授捧献鲜花,祝颂教师节快乐!北师大名誉教授汪德迈先生接受鲜花,并与学生合影留念。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学国际课程班(全国高校班)完满落幕,会后大家合影留念,很多同学期望今后能有更多学习机会。

在全部学者和学员顺利离开后,董晓萍教授为会务组召开工作会议,鼓励全体工作人员总结成绩,查找不足,迎接从明天开始的下一阶段北师大校内研究生的跨文化学课程的教学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