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董晓萍丨第一节 民俗叙事与史诗故事

撰稿人:司 

201798日下午,北师大跨文化学研究院院长董晓萍教授为我们讲授了题为《民俗叙事与史诗故事》的课程。法国阿尔多瓦大学东方学系主任金丝燕教授主持讲座,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汪德迈教授到场评议。

董晓萍教授首先阐述了中国文化与民俗、民俗与故事、故事与史诗等几个基本问题,然后提出有关民俗叙事的文本研究讲解了四个方面,第一,民俗叙事的性质是共享文化文本;第二,这种工具发挥交流作用的方式,不是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全部吸收彼此的叙事内容和形式,而是找到那些可以促成共同理解和共同掌握的结合点开展工作;第三,神话、传说、故事的母题在各自语境中都是跨体裁的;第四,口头传统与书面文献的互文性。

董晓萍教授指出,对于民俗叙事的研究,仅从文本上做文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开展跨学科、跨文本、跨语言的整体研究,还要与生活事实和社会事实结合研究。具体方法主要是四个,第一引入指示物的概念,寻找故事的叙事套式;第二对故事文本与信仰共同分析,第三将文本事实与生活事实的共同分析,第四将故事的宗教观念、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共同分析。具备了上述要素,跨文化的故事研究就可以从一种文本转向另一种文本,由一种语言转向另一种语言,增加观察的视角,并可能获得新的解释。

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汪德迈教授在高度评价董晓萍教授的研究框架与方法,他认为民俗叙事是活态的,历史叙事是科学的和非活态的。上层的文言文献是士大夫阶层国家层面的认同,民俗叙事是下层文化认同。他认为文化应该是丰富的,不应该是统一的。法国阿尔多瓦大学东方学系主任金丝燕教授从口传文学与书面文学、口头文化与主体性文学、通识文学与非通识文学三个方面对史诗传说和作者文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做出了精彩的评议。董晓萍教授在最后提醒我们要注意从整体性上把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