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李正荣丨第一节 “伟大的水道”——古罗斯的文化选择(一)

撰稿人:宋梦露

2017912日星期二下午两点半左右,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迎来了北京师范大学李正荣教授的授课,题目是《“伟大的水道”——古罗斯的文化选择》,分上、下两讲,今天为学员们带来的是上半部分。北京师范大学董晓萍教授作为主持人和评议人,介绍了李正荣教授的研究领域及成果。作为研究俄苏文学的专家,李正荣教授对托尔斯泰和莱蒙托夫等作家的研究得到了俄罗斯学术界的高度认可,曾两次获得莱蒙托夫奖章,俄罗斯的学界同仁曾称赞道:“中国学者李正荣先生替俄罗斯捍卫了俄罗斯文学传统。”

李正荣教授结合本次课程研讨班的主题“文本、主体性与多元文化”,新颖独到的阐述了“文本”和“读释”的概念,认为,“读释”必然引发对文字演变历史的追寻,这更是发现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重要过程。外来语和翻译活动对汉语的影响和塑造是较大的,外来语的输入也构成了文本读释的困顿。但突破历史对语言的束缚,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已经被中国的五四白话运动、法国马拉美象征主义流派、俄国形式主义等历史事件所展现。

在理清文本及相关概念的含义后,李正荣教授回到“瓦良格”一词,由这个词语进入,讨论物文本、纯文本和翻译文本等与俄罗斯民族文化价值、甚至世界文化多元性有着深刻的联系。

李正荣教授在此引用古代罗斯文学中最有史料价值的《古史纪年》一书,分析书中的记载隐约呈现出俄罗斯文明向世界文明中心进发的两条路,一条是沿着伏尔加河与里海,通向东方与罗马,另一条则是经由第聂伯河通向希腊的海上之路。

他将现存最早该著的1377年手抄本放入历史背景之中,阐释出作者涅斯托尔在俄罗斯民族从蒙古人的铁蹄下获取自由后,为民族精神的重建和恢复所做出的努力。瓦良格人借助伟大“水道”,完成文化朔源,也恰好说明了文本对物文本的能动作用。

李教授在最后一部分,分析了文本内部构成的自主性和对话性。文本向内有着自己的构成,同时也是向外开放的。在《古史纪年》的第1页和第2页中,记录了大洪水和俄罗斯民族与诺亚的谱系关系,李教授认为这是旧约笔法对作者的影响,使得圣化与神化古罗斯民族在文本中得到呈现。而神的逻辑线索、世家的观念也和希腊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家谱凸显了俄罗斯建国的第一任务便是寻找家谱,认同文化中心。如何论证这一文化选择与接受?也是李正荣教授下一讲的主要内容。

演讲结束后,董晓萍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主要是肯定李正荣教授从事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宽广视野和独立思考,这些素质都是建设跨文化学所必备的。“水道”研究虽然是个案研究,然而其涉及领域之广,历史之长,问题之复杂,说明了跨文化研究对科学方法论的严格要求,这也对学员们的知识储备和学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学员们应认真吸收课程内容,不断丰富学识,为跨文化学的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