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劳格文丨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与动力

撰稿人:李亚妮

2017914日下午,法国高等实验学院宗教人类学首席教授劳格文(John Lagerwey)为北师大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授课,题目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与动力》,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董晓萍教授主持。董晓萍教授在主持辞中说,劳格文教授40年来始终坚持深入中国南方农村社会开展田野调查,在理论上坚持非西方中心的中国文化社会研究模式,在实践上不脱离与本地民众和本土学者团队合作,他的工作历经中国改革开放、农村城镇化、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巨大变迁,乃至中国遭遇全球化的外来冲击和中国迈向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是中国现代社会巨大变迁的目击者。劳格文教授与北师大民俗学专业有着多年的学术交流的历史与情感,这也是他第五次来北师大讲学。

劳格文教授高度浓缩地阐释了他从地方社会切入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与动力的理论框架,分析祠堂和寺庙与构建乡村地方社会以及仪式活动在乡村生活中的社会角色与历史意义。带着对中国文化浓厚的兴趣和对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与运作方式的探求,劳格文教授重点理析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中,儒家、佛教与道教在社会中的功能和地位。他认为,中国社会历史中宗教的三个阶段,佛教自传入以来就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关联。

在授课中,劳格文教授以丰富的田野资料照片为线索,将自己的田野经验和理论框架巧妙融入,在对民间打醮仪式、地方民居建筑、民间故事和传说等的阐释中,体现了他尊重地方传统文化根脉和地方知识的学术素养和人类学家的文化追求。他也不时穿插介绍一些田野调查的框架,如追求与田野坚守的动力等方面提问,劳格文教授一一作答,特别强调研究民俗是直接了解老百姓的渠道,研究要注重地方文化的特色,挖掘地方民间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