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董晓萍丨第四节 跨文化学与民俗学:框架、方法与特殊训练

2017920日下午,董晓萍教授在北师大前主楼C5049教室为同学们带来跨文化学课程班的闭幕讲座,题为《跨文化学与民俗学:框架、方法与特殊训练》。此次讲座是董晓萍教授跨文化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系列讲座的第四讲。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等校跨文化学国际研究生课程班学员共同参与听讲。

董晓萍教授首先从跨文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引入主题,介绍了乐黛云先生开创跨文化学的重大贡献,以及金丝燕教授在国际学术界对跨文化学的全面拓展。并指出,跨文化学在中国扎根,面向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繁荣又不断冲突的严峻形势,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跻身世界人文社科话语权系统,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学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董晓萍教授在讲座中谈到,跨文化学的学科框架囊括内部与外部,上层与下层,本土与多元多重视角与结构,四个子框架都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分支,但又在整体理念上互相关联,形成跨文化学的体系。

董晓萍教授在今天的讲座中,从跨文化学的全新视角,重新梳理钟敬文先生带领民俗学团队开展国际合作的学术史及调查经历,结合个人多年来与国际学者共同从事田野调查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成果,分析当代田野作业的特征、内涵与方法,展现了跨文化学框架下的田野作业的张力和魅力,最后,课程在师生共同朗诵《田野作业歌》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