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第四届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正式拉开帷幕。本次课程班由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校主管单位领导,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汪明教授;主办单位领导代表、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国英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出席本届课程班开幕式的学术前辈和中外师资代表有:我国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事业的开拓者、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乐黛云先生,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家、北师大章黄学术研究中心主任、北师大跨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资深教授王宁先生,俄罗斯文艺学研究专家、北师大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师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正民先生,法国阿尔多瓦大学文本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师大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金丝燕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董晓萍教授,北师大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正荣教授。董晓萍院长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主席台
开幕式会场
董晓萍院长主持会议
北师大研究生院副院长
汪明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北师大研究生院副院长汪明教授首先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扶持跨文化学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一个方面,是连续四年批准“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重点项目中的“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项目,从教学环境、提供经费到免费投入教学教材资源,全力支持,现在这个课程班已形成自己的特点。第二个扶持的方面,是为该班批准“研究生课程在线数字化建设项目”,即“慕课”,尝试开展中英双语慕课教学。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在北师大悠久的校史上,曾经历了复杂的大学建设的历史过程,但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高度建设跨文化学研究生教育事业,是一项“创新”工作,我们发挥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育资源和传统人文学科的优势,尽量把这项工作做好。
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国英教授致辞。他强调两点:一是如何推进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二是如何通过跨文化研究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的建设,将基础研究、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是一条可行途径,我们将继续走下去,希望把更多的研究生培养成人类优秀文明和和平社会建设的有用人才。
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国英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乐黛云先生致辞
本次开幕式中,乐黛云先生的致辞把会议推向高潮。在场全体师生跟乐先生一起观摩了乐先生亲自讲授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加强跨文化对话必要性的慕课,十分激动。乐黛云接着在致辞中提出,跨文化对话并不是简单的学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前途的问题。跨文化有很多先决条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中国文化在几千年前就提出来“和而不同”,强调尊重差异性。跨文化最重要的意义要有自己的想法,有独立的精神,这对我们民族的发展非常有重要意义。来自47所中外高校院所、31个专业的104位学员聚集在满满的教室里,聆听着这位前辈坚定而意味深长的话语,无不倾慕。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教授谢尔盖·基帕尔尼克、法国汉学家汪德迈等近日陆续到京,专程为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前来授课。
全体师生观摩慕课
法俄芬专家陆续抵京
(左起:王丽丹、谢尔盖、达尔玛、汪德迈、傅罗格、董晓萍、程正民、李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