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研究"系列讲座(103)丨王邦维:圣山与大河:有关青藏高原的传说、神话及历史故事

教学现场

 

王邦维教授讲课

    2018824日,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邦维教授在北师大教九103教室授课,题为《圣山与大河:有关青藏高原的传说、神话及历史故事》,共两节。法国阿尔多瓦大学文本与文化中心主任金丝燕教授主持讲座。北师大跨文化研究院院长董晓萍教授、北师大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正荣教授到会。

王邦维教授所讲座的题目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史问题,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实问题。他主要利用历史文献和口头资料,包括中外资料、我国西北地区的多民族史料,讨论青藏高原的灵山圣水传说和信仰,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呈现了一个视野开阔、宏观而微的跨文化个案研究模式。

王邦维教授在导师季羡林先生建立的《大唐西域记》研究领域,坚持不懈地长期耕耘、创新延展。在这项探索中,他引用了相当丰富的书面文献和口头资料,包括《大唐西域记》、《水经注》、《山海经》《史记正义》和佛教经典《俱舍论》、《大毗婆沙》、《发智论》、《长阿含经》等,对极其复杂资料开展跨语言、跨文本研究,从大量中印山水传说故事中,找出地名关键词,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

 

 

金丝燕教授和董晓萍教授主持今日讲座

(左起:王邦维、金丝燕、董晓萍、陈越光)

 

   

                     北大博士生                           首师大研究生

 

   

                     新疆师大博士生                            

 

王邦维教授通过神话与传说的历史文化内涵,引出了对青藏高原古代交通及信息流通问题的讨论,展示了从文化到历史的研究框架和多不同种类历史文献的不同处理方式。王邦维教授指出,圣山与大河的传说并非无缘无故而生,在神话与传说的背后,往往有人类活动的历史。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但考古发掘已证明,此地照样有人类早期活动。喜马拉雅的高山峻岭和拔地高原形成了“昆仑”,孕育了“四河”,造就了连接青藏高原世界屋脊与欧亚国家和地区的通道。在大量书面与口头资料的背后,昭示着人类的探索与认识活动。在这一带或相邻地区旅行的商人、求法僧、外交官员、持节使者和军旅官兵留下了“蛛丝马迹”,告诉我们多种中印交通方式的可能性。相关神话传说展现了多民族文化与宗教。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就跨文化学研究的方法论开展了积极的讨论,各高校学员踊跃提问,王邦维教授耐心作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王邦维教授回答学员问题              王邦维教授课间拜访陈越光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