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研究"系列讲座(110)丨中外师生“对话”:跨文化学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金丝燕教授与董晓萍教授共同主持讲座

 

20188 28日上午,跨文化研究生国际课程班的最后一驿,主办单位举行中外教授与研究生面对面的学术研讨会,在参加学习的全国研究生范围内,就个人提交的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问题与方法,开展交流。

本次会议由北师大跨文化研究院院长董晓萍教授和法国阿尔多瓦大学文本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丝燕教授共同主持,汪德迈教授、金丝燕教授、王宾教授与会,与博、硕研究生直接对话。

 

热烈鼓掌

 

黑龙江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杨婷婷简要谈论了其关于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理论批评的研究。她的问题是:如何在研究中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董晓萍教授作了详细的点评,她提出,学会提出问题是必要的训练,但同时应明确地研究所使用的资料,建立具体研究对象,学会准确地表述概念,打好基础。

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周佳介绍了她对欧洲学者对印度和中国想象的研究。并提出问题:如何从这些文献入手更精确地梳理和溯源?汪德迈教授介绍了印度文明在西方的传播和印度文献在西方的翻译状况,概述欧洲的“印度热”现象,介绍自己作为一个法国人是如何接触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以此来帮助大家理解印度是如何作为一个“他者”形象出现在西方人视野中的。

 

   

                       汪德迈教授与金丝燕教授对话               王宾教授与学员对话

 

王宾教授是从跨文化翻译的角度进行“他者”形象研究的专家,他认为,印度作为一个“他者”形象是在他人的文本中被建构出来的,这个形象是否原汁原味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个形象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董晓萍教授赞同了两位教授的说法,并进一步指出,对“他者”的想象也有自身的需求,有时与本国理论思潮的发展有密切的关联,着眼点不止一个。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博士研究生赵晋超介绍了其关于文本和图像关系的研究,并提出问题:以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图像进入文本研究的现象的?汪德迈教授指出,图像和文字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在宗教方面,图像承载了很大一部分宗教传播的功能。因此研究文字和图像的关系十分重要。董晓萍教授认为,文字和图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字一般是一个人所写,而图像往往由两个以上的人完成。图像的应用往往与表演或仪式有关。在方法论上,对两者的研究有所不同。

首都师范大学讲师蒋家瑜介绍了其从土耳其出土的楔形文字泥板中发现的关于赫梯文明中的“节日中的节日”现象,并根据历史溯源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又有着怎样的历史作用和弊端。汪德迈教授对此作出点评,他以西方文化中重要的宗教节日圣诞节和复活节为例,谈论了节日的宗教意义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董晓萍教授提醒道,作为研究对象的节日也是有具体分类的,研究过程中要注意所研究的节日属于哪个类别,还要注意古代文化传承的多种可能性,这样才可能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

 

    

                           汪德迈教授                董晓萍教授与学员对话

 

由于时间关系,为了保证更多的学员能参与到讨论中,接下来的论文讨论主要以简短的问答环节进行。

首都体育大学讲师邱丽玲的问题是,跨文化武术教学中,如何平衡武术技术和武术背后文化的关系?汪德迈教授回答说,古希腊传统中也有关于竞技运动的教育,但现在的欧洲更关注的是运动的技术而不看重教育,美国的教育和运动的结合比较密切。用一句拉丁语谚语来说:如果有好的脑袋,一定有好的身体。

香港城市大学博士研究生梁雨婕的问题是,海外汉学家对于宋代女性自传作品的研究和中国学者有较大的出入,如何从文字到意义之间诠释的通道理解这种差异。汪德迈教授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是日本文学进行比较,日本8世纪女性作家作品不少,这种比较研究也许能多少提供答案。

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蒋帆的问题是,曾对河南黄河泛黄区的民众记忆做过田野调查,现在怎样处理口述材料?怎样作理论探讨?汪德迈教授的看法是,黄河水灾不仅关系到当地人民,还涉及到经济和法律方面的问题,这些方面也都需要关注。董晓萍教授同汪德迈教授的意见,认为,应该查询利用黄河水利管理委员会的档案文献,同时要注意发挥民俗学视角在这类灾害研究中的作用。

北京大学研究生池明宙、广东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谢开来、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蔡青、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曹雪茹、温州大学硕士生徐珍都针对各自的研究提出了问题,汪德迈教授、董晓萍教授、金丝燕教授都作了有针对性的解答。

 

   

 

   

 

  

学员介绍个人研究方向

 

跨文化学国际课程班采用中外师生共同研讨的方法进行对话式教学是本课的一个特色,研究生学员在与著名专家教授一对一的问答交流中,都获得了对自己的研究的新启发,获得了巨大的收获,这归功于各位教授对学术的热爱与对学员的责任心。(撰文/曹雪茹)

 

课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