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红峰-致敬思想的力量 Lv Hongfeng, Administrator of College of Transcultural Studies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致敬思想的力量

 

吕红峰

 

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办公室行政人员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

 

2021年北京的深秋格外寒冷,星期日下午也不见一丝温暖和热闹,大洋彼岸传来噩耗——法国著名汉学家汪德迈先生溘然长逝,更令人感到寒彻入骨。近几年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和汪先生有不少近距离的接触,“新冠”疫情前一年的暑期,我还在第七届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做过会务工作,接待过汪先生。没想到疫情肆虐,国际交往阻隔,竟无缘再度感受汪德迈先生的大师风范,痛哉!憾哉!

曾记得,汪先生九十高龄时仍单枪匹马、独自一人来京,推着行李车,步履蹒跚地走出北京国际机场。曾记得,汪先生在北师大的讲台上,坚持用汉语授课,连讲一两个小时不曾停歇,令年轻学子自愧弗如。曾记得,汪先生端坐在电脑前,以视力很弱的双眼盯着屏幕,一字一句敲出中文讲义……一幕幕情景似在昨日。疫情以来,汪先生仍在顽强地进行学术研究,参加各种线上会议和研究生教学活动。他深邃的思想穿越时空,启迪着世界各地的师生。

与汪先生共同工作多年的金丝燕教授曾指出,科学研究中资料的积累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思想的力量。汪先生继承和发扬了法国大汉学家沙畹、戴密微的学者气质,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洞察和剖析精深入微。虽然也引起过学术争论,但他依据事实、创新构建,逻辑严谨,赢得了中外学界的尊重,也推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

作为欧洲人,汪德迈先生年轻时期就远渡重洋,来到远东地区,与汉学结下一生之缘。他终其一生,都心系这片遥远而文化富饶的土地。汪先生热爱中国文化,也爱法国文化,事实上,他热爱人类所有优秀文明。他曾说,人类的每种文化都有优点和不足,我们应该相互学习,这样才能减少纷争,实现和平。这正是他晚年全力推动的跨文化学的平等互视、关怀世界的基本理念。与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相比,汪先生更钟情于中国文化,因为客观上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巨大且独特,他把中国文化的特点和贡献指点给世人,也使我们中国人重新认识了自己。

汪先生每次来北师大授课都兴致勃勃、倾其所有。他不仅亲自讲课,也主动听取其他教授的课程并现场对话,最让人感动的是,他还出席每次的学生讨论(常在晚间),给学生个人具体的建议,向大家提供他的治学经验。每个中国学生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汪先生把学问传给莘莘学子的热忱。我不由得想起钟敬文先生的一个有名的教育学比喻。钟先生曾把自己比喻成一粒麦子,一粒麦子用掉,就全部都没有了。把一粒麦子种在土里,就会长出麦穗,结出更多的麦粒,乃至获得丰硕的麦收。汪先生和钟先生尽管未曾谋面,但大师心灵相通。无论是中国民俗学,还是发展到现在的跨文化学,都需要大师精神的照耀,也都赖于一辈辈学人传承下去。

永远怀念敬爱的汪德迈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