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津-纪念法国汉学家汪德迈先生 He Jin, Lecture of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Jiangxi Province)

纪念法国汉学家汪德迈先生

 

   

 

江西赣南师范大学讲师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

 

今天上午,我突然收到我的博士生导师李正荣教授告知汪德迈先生逝世的消息,不禁心中一沉,赶紧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学”微信公众号和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网站查看,发现都发布了董晓萍教授和金丝燕教授联名撰写的纪念文章——《跨文化永远的一颗星:汪德迈》,标题下面有一张汪德迈先生的照片,照片上有汪德迈先生亲切熟悉的面容。我心中的悲伤之情随之弥漫开来,泪水情不自禁地涌上眼眶。汪先生也许根本想不到,在遥远的中国江西省赣州市,有一位曾经多次聆听过他的讲座的中国学生,会为他的过世而如此悲伤。

汪德迈先生是法国著名汉学家,法兰西学院的通讯院士,也是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的名誉院长,我们研究院的师生亲切地称他为“汪先生”。2015年秋季学期,年近九旬的汪先生和其他一些外国学者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中国学者合作,开始为北师大的研究生讲学,开办了第一届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

我第一次见到汪德迈先生,是在201696日上午乐黛云先生的讲座上。当时我刚入北师大攻读博士学位,报到后选修的课程还没有开始,我就先参加了第二届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的讲座。记得当我看到年迈的汪先生,得知他从法国远道而来,而且年近90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那年的讲座在8月下旬就开始了,我错过了汪先生的第一场讲座,不过有幸听到了他的第二场讲座,老先生对人温和亲切的态度和汉学方面的深厚素养,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以后我们几乎每年都能惊喜地发现汪先生的身影。汪先生如此高龄还不顾奔波劳累,不远万里来到北京为我们讲学,让我们研究院的师生都分外感动,也十分珍惜聆听汪先生讲学的机会。2017年汪先生正好90岁,我记得在那一年的讲座中,还特地安排了给汪先生献花的环节,祝贺他九旬高寿。

2020年因为疫情,学校停课半年,国际课程班也暂停开班。直到今年1月份,我们又通过远程视频教学再次见到了汪先生。汪先生围绕《中国学研究与跨文化学方法论》的主题共讲了四次,提出了诸多新观点。他并不期待研究生都认同他的所有观点,正如金丝燕教授所说:“提出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汪先生不断探索、敢于质疑和创新精神,让我充满敬意。尤其是当他说到“希望中国文化给人类一个新的未来”时,我为他对中国文化有这样的期许和洞见而感到震憾,自己也感到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6月份,我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确定了毕业后回到家乡赣南师范大学任教。今年7月份暑期举办的第八届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线下和线上结合)也有汪先生的讲座,可惜我刚毕业忙于入职和安顿,错过了这场学术盛宴。本以为缺席一次不是问题,我还能在明年聆听汪先生的讲课,可没想到今年1月份汪先生的讲座竟是告别。

我有很多机会与汪先生直接交流,但却极少与他交谈,一来是不好让汪先生太过劳累,二来是对他的研究领域涉及不多。对汪先生来说,我只是参加讲座的一位不知姓名的中国研究生,他在课堂上也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我,但对我而言,汪先生不仅是授业之师,而且已成为家人般的亲切温暖的存在。当如今忽然发现再无见面的可能,不禁心中悲痛。

汪先生热爱汉学研究,与其他学者一起,为中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跨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搭建了一座桥梁。他所解读的中国的文字和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视野。

逝者已去,悲痛之余,我们更应该思考对跨文化学事业的推进和传承。我相信,这也是汪先生最愿意看到的。

愿汪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