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彦斌-仰望星空思念遥远 Lai Yanbin, Ph.D of Folkloristics i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Look up at the stars so far away

仰望星空、思念遥远

 

赖彦斌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高级工程师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

 

201112月,汪德迈先生与汤一介先生在北京大学儒学院对话“中西文化的互补性”,金丝燕教授使用自己新买的日产微型摄像机录下了全程视频。经乐黛云先生和金丝燕教授嘱托,这段视频后来成为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跨文化对话网站与北京师范大学数字民俗学实验室合作建设的首批数字化资料。在董晓萍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实验室师生全员投入,我参加了其中的剪辑、字幕、转格式等工作。正是在这段视频里,我首次见到了传说中的法国大汉学家汪德迈先生,来来回回地不知看了多少次。可惜外行,我只是做着“工作”,对汪先生和汤先生的高深学术思想并没有理解多少,但也能感受到这种国际对话需要极其深厚的学术功底。汪先生有一个观点给我印象很深,他说,中国文化有许多宝贵的财富,但中西文化有差异,表述方式也不一样,需要互补。“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每个社会都不完善,都有缺陷,问题是我们沉迷于自身的传统,看不到自己的问题,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我们需要借鉴他者的经验,不是为了模仿或者照搬他者的经验,而是借助他者的经验看到自己的问题,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正是跨文化对话所需要的态度。

2015年秋季学期,汪德迈先生到北京师范大学讲学,为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授课。他与乐黛云先生、王宁先生、陈越光先生、金丝燕先生、董晓萍先生等,共同开创了高校跨文化学教育。此后连续七年八届,他每年来华,从未间断。汪先生授课的题目大体有:《汉学研究方法要点》、《用中国文化特色认清中国文化道理》、《依靠汉字文言考古学划分古代历史分期》、《特别考察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礼治”》、《中国教给我们什么?》、《所谓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古代中国社会生产方式真正的特殊性》、《欧洲历史上两次宗教性革命与中国历史上两次文化革命》、《文言在中国文化中的出现及其作用》、《诗的概念:<诗经>的起源》、《人文科学方法论》、《“中国文学起源研究”三讲》、《我的中国文字学研究方法》、《我的古希腊罗马哲学与中国文化史比较研究方法》、《我的艺术观与研究方法》、《我的中国学与新汉文化圈研究方法》、《言语、语言和文字》等。他的讲义经过补充整理后,由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跨文化研究”丛书出版。它们是汪德迈先生中国学研究的部分成果,也是跨文化学研究生教材。

每年的夏秋之季,我都期待汪德迈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带来精彩讲学,也期待着在董晓萍教授和金丝燕教授的带领下,与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师生一起,接受一项光荣而重要的工作:迎接汪德迈先生的到来。2019年全球疫情爆发后,汪先生无法出国,便在巴黎参与网络远程视频教学,屏幕上的汪老还是那么亲切,好像又来到中国师生中间。

现在汪德迈先生离开了我们,但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金丝燕教授归纳了汪德迈先生学术思想的8个要点。董晓萍教授研究汪德迈中国学思想,认为“他对中国古代社会史、中国文字学、中国儒学、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史等展开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研究,构建了一套独立而博通的中国学理论体系和逻辑严整的方法论”。王邦维教授说汪德迈先生做的是“有温度的汉学”,汪先生的思想学说将在中国继续传播下去。

董晓萍教授和金丝燕教授说,汪德迈先生是跨文化永远的一颗星,我想他也一定是最耀眼的一颗星。我辈何等荣幸,沐浴下星光之下。我所做的工作还太少,要学习的还太多,还不能体悟到汪先生学术思想的万分之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望星空,唯有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