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迈2021年7月为北师大跨文化学国际课程班中文授课讲稿《中国文学与文字的非凡性》金丝燕记录 Léon Vandermeersch, The Unique Natur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haracters, noted down by Jin Siyan

中國文學與文字的非凡性
         ——202179日汪德邁先生為第八屆
            北京師範大學跨文化學研究生國際
        課程班線上中文授課記錄稿

 

記錄人:金絲燕 教授

 

中國文言直接表意不表音。中國文字的這個特點,使我能對語言史的研究有特殊的角度。中国的文言不僅是書面文字,也是語言,是另外一種語言,它深刻地影響思辨。沒有文字的文化不能進步。依靠思想的文字就可以進步。

占卜師对待文字與其他人不同。書面文字不僅僅是符號,也是概念性的文字。創造漢字者,研究如何表示概念,方法是六書。創造代表概念的字。表意文字影響思想。

西方的文字,不過是講究的口語。西方的書面語也發展思想,只是不同的影響。西方的文字也表示概念,也依靠口語。西方的科學家用另一種“六書”,是特別的辦法,是用古代的口語,古希臘的口語,用在科學學上,創造新字。表音文字也影響思想。

如果用文言,其字的創造是特別的。寫法和筆劃有關係。漢文規律化,用毛筆寫是从秦漢開始的,后来毛筆用來畫畫。美術性來自書法,與文學關係密切。中國文學裏有畫。詩文是畫。

在西方,畫家與文學家是分開的,沒有中國這樣的關係。西方重模仿自然來寫文學。亞里士多德提出“模仿”。在中國,是與自然融合。在古代中國文學史里,《詩經》的《國風》的“風”,是引起人感覺自然的真實的風,由此引起詩情。

西方文學重视戲曲和小說。人物很重要,逐漸成為小說的人物。模仿自然而模仿人物。十九世紀末,中國受到西方的影響。

漢文是中國的特點。中國文學比其他文學有更豐富的材料。

科學的“科”,原意指穀物類,這也是文字與作者的關係。聲部帶有含意。

中國文學最重要的特點是對句。西方的對句是非語意的,是文法的。

語言的功能有兩種:交流和思辨,兩者不能混淆。但是語言學家們不注意這一點。 我研究中國文化,注意到這一點。中國文言是思辨的,白話還是保留着本來的功能。我主張用漢文,不主張用漢語。文言仍然保留思辨的功能。文言不是交流的語言,應該保護文言的文化,应该依靠漢文。我從外國看,特別影響我的研究的是漢文,不是漢語。

 

金絲燕教授總結:

汪德迈先生今天的授课要点:

1. 中國文字是舉世無雙的非自然語言,語音與語意分開。自然語言所特有的語音和語意雙重組合在漢字,不存在了。中國文字是科學的創造,重视如何將概念體現在字上,而不是口語交流的筆錄。自然語言是講究的口語符號化的記錄。

2. 中國的語言是思辨的,白話保留了這本來的功能。 西方的亞理士多德“模仿說”走向戲曲和小說。中國是與自然融合走向詩。

3. 日本小說純粹歐化而得到歐洲承認。中國十九世紀有過這樣的努力,但不及日本。但中國也不需要純粹的西化,也不可能西化。中国有那麼悠久、豐富而獨特的歷史,今天的中國人可以建“橋”,在中國和他者之間建“橋”。

4. 汪德邁提出,可以使用“漢文”的概念,他不主張稱“漢語”。